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医养结合与健康管理委员会
要闻一览
关注我们
直播课程
医养结合人才库查询
专家展示
李寿霖 王乐民 许轶洲 肖俊杰 王宁夫 陶贵周 陈元平 郭航远 张全亮 王琪延 郑守曾 韦贵康 王蕾 丁荣晶 王以新 郭启煜 冯倅灵 陈步星 李俊德
行业资讯
政策解读
行业动态
产业前沿
查询入口
    医养结合人才库查询 医养结合人才库查询
交流合作
友情链接
民政部 中国老年旅游网 中国离退休网 中国老摄影家协会 中国老教授协会 人过五十网
央视喜乐乐 中国老年学学会 中国老年宜居养生网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 盛世阳光老年服务网
合作伙伴

 常州老年大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办好第二三课堂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医养结合与健康管理委员会

首页 > 行业动态

常州老年大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办好第二三课堂

时间: 07-25  来源: 凤凰网
    常州老年大学创建于1986年7月。2013年投入4000万元的改扩建,学校事业发展迅速,目前建筑面积为12500平方米,开设了18个专业、86门专业课程,345个班级,在校学员近13000人次,达8000人。其办学规模及现代化的办学条件已跻身江苏省内老年大学的前列。
 
    提升办学水平 实现学校管理现代化
 
    学校在发展中,始终把实施现代化办学标准作为工作目标之一,在管理上,学校采用协同办公系统,做到管理智能化、精细化、规范化。学校教学管理、招生均实现信息化,目前大部分学员已通过网上报名入学。学校wifi全覆盖,并设立远程教育网校和常州老年大学公众号。学校班班建立微信群或QQ群,让课堂教学延伸。
 
    学校有完备的智能监控系统及消防监控系统。各通用教室均配有视频投影,能满足多媒体教学需求。并建有学员的三个展示平台(演艺厅、常青树艺术馆、虚拟网络平台),三个服务平台(一站式综合服务区、开放式阅览区和老年医疗保健及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三个活动场所(“而立园”绿色活动区、学员俱乐部和室外演唱长廊)。学员对学校环境的评价是:学习的家园,精神的家园,生活的乐园。
 
    加强教师队伍 建设团队年轻化
 
    学校有一支乐于奉献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编制内的专业教师为各系部的骨干,实施各系部的专业管理,同时外聘各专业领头人担任学校教师,学校目前高水平师资储备充足,并能为区老年大学推荐部分专业教师,学校现任教师基本做到专业化、现代化、年轻化。
 
    学校通过激励机制、教学质量评估、公开课等方式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学校实行每年度教师考评,分合格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师标兵三个等级,分别予以表彰及奖励。教学质量评估用意见征询、问卷调查、随机听课、学员作品、作业、成果展、教师总结、撰写论文等方式了解教师工作状况。学校常年坚持各系部开设公开课及评课形式来加强课堂教学规范,注重各类教师的专业培训及老年教育理论培训。在青年教师中实行“师徒结对”制度。
制定教学计划 课程开发考虑适需性
 
    认真制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把教材建设列入目标管理,学校所有课程每学期均有教学计划,并经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成熟专业均制订了教学大纲,并装订成册。根据需要,组织教师自编了有关专业的教材和讲义,目前正在使用的自编教材与讲义有三十余种,其中常务副校长王亮伟编著的乡土教材《国钧纪行》、王志全教授编写的《百岁养生》、徐晓寅老师编写的《足反射疗法》、韩炳生教授编著的《主持与演讲》均已经凤凰等出版社正式出版,部分教材与讲义已报送省老年大学协会参展评选。
 
    学校课程设置与开发不仅考虑适需性,同时重视在弘扬地方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上开设课程,如常州咏诵、街头巷尾、各种地方戏的唱念等各种地方特色课程的开设,同时努力打造各系部的精品课程,如舞蹈健身系的《中国舞》、《太极拳》、《木兰拳》,家政保健系的《点心制作》、《营养与食疗》、《按摩》、《足反射疗法》等不一而足。
注重校园文化 建设办好第二三课堂
 
    学校在大楼内部走廊、楼梯平台等部位悬挂师生书画精品习作40幅,绿地园林气氛浓郁,有亭、有池、池中有鱼,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美丽校园。校训“我们永远年轻”已逐步深入人心。
 
    为丰富学员的业余生活,活跃校园文化活动,展示教学成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学校成立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员为骨干的书画研究会和艺术团两个群团组织。多年来,展示了老年人的风采,为学校的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1)书画研究会。1990年9月成立,已历时五届,今有成员991名,有省级书画研究会会员508人,国家级书画研究会会员76人。学校建有艺术馆,成为书画研究会的展出基地。据不完全统计,书画研究会成员先后参加了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老年书画展活动7次,展出作品180余幅,获得金奖8个,其它奖项120余个。
 
    (2)艺术团。成立于1999年,已历经两届,成员有195人,下设舞蹈队、声乐队、民乐队、戏曲队、模特队,每队设有领队、艺术指导,他们常年坚持排练,精益求精,每周都有固定的活动时间,列入课表,参加重大纪念活动的大型演出38场次,约320个节目。艺术团每年均有节目参加省老年春晚演出。平时走进社区,积极参与道德讲堂、周周乐等演出活动。
 
    学校成为老龄工作的新亮点
 
    学校发展的同时,也为其他老年大学起到了示范和辐射作用。原戚墅堰区老年大学由于入学人数少,一度难以为继,处于停办状态。2010年,经过重新组合,挂常州老年大学戚墅堰区分校后,目前已有15个专业,19个班,886名学员,为常州东大门的老年人创造了学习条件。另有10多位老师分别在市(县)、区老年大学任教,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并在招生、学期周历安排、课程设置等方面提供咨询帮助。
 
    学校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的认可。1999年和2007年被省老龄委分别评为“江苏省优秀老年大学”和“江苏省老龄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10月被全国老年大学协会评为“全国先进老年大学”;2014年,被评为首届“江苏省示范老年大学”;2017年,被评为首批全国示范老年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