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医养结合与健康管理委员会
要闻一览
关注我们
直播课程
医养结合人才库查询
专家展示
李寿霖 王乐民 许轶洲 肖俊杰 王宁夫 陶贵周 陈元平 郭航远 张全亮 王琪延 郑守曾 韦贵康 王蕾 丁荣晶 王以新 郭启煜 冯倅灵 陈步星 李俊德
行业资讯
政策解读
行业动态
产业前沿
查询入口
    医养结合人才库查询 医养结合人才库查询
交流合作
友情链接
民政部 中国老年旅游网 中国离退休网 中国老摄影家协会 中国老教授协会 人过五十网
央视喜乐乐 中国老年学学会 中国老年宜居养生网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 盛世阳光老年服务网
合作伙伴

 人民日报:让农村老人的晚年更安稳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医养结合与健康管理委员会

首页 > 行业动态

人民日报:让农村老人的晚年更安稳

时间: 07-05  来源: 人民日报
      让老人负重前行,终究不是理想的社会状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包括子女在内的全社会,拿出更多的温情来
 
 
 
  “闲坐门前摇椅憩,笑看儿孙院中嬉。”儿孙绕膝、乐享天年,曾是乡土中国一代代人梦想中的晚年图景。然而,有调查表明,当前部分农村老人却为了子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随着他们日渐年老,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愈发边缘,生活则维持在“有饭吃,没钱花”的状态。
 
  “管了自己管儿子”“养了儿子养孙子”,确实是一些农村老人的生活状态。一定程度上讲,这不失为一种天伦之乐。然而,让老人负重前行,终究不是理想的社会状态。何况,还有一些子辈对父辈止于“仅养”、趋于“不养”,加剧了老年人的思想负担。
 
  当然,老年人的地位尴尬,也不可简单归咎为孝道式微、道德资源流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猛推进,农村空心化、农村家庭空巢化成了普遍现象。当分居城乡的“两栖”家庭越来越多,对老人疏于照顾,甚至需要老人独立承担照顾孙辈的重任,也就成了无奈的选择。这种状况,短期恐怕难有万全之策。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包括子女在内的全社会,拿出更多的温情来。因为,为了生计漂泊在外的子女,不容易有两全其美的选择。带着父母打工,住在哪里?父母看病能就地报销医疗费吗?老人能顺利融入当地环境吗?这还有赖于城市敞开胸襟,真心接纳农村来的新市民和他们年迈的父母。
 
  当前这个阶段,难免有一部分老人要留在农村,子女不能陪在身边,但这不意味着就没有应对之策。当前,农村养老基本分三种:家庭养老、种地养老和社会保险养老。每驾马车都有足够“马力”,农村老人的生活品质才能更有保证。有村民算了一笔账:“比如一对老年夫妻,每月能领160元的养老金,老两口一个月差不多吃60元的面,油、蔬菜、副食花差不多100元,基本的吃喝还是可以维持,但想吃肉或者更好的副食就不太可能,要是有疾病、人情往来、烟酒等开支就更加不够。”可见,随着新农保的不断健全,农村养老金发放标准日益提升,农村养老的普遍问题,并非维持不了基本生存,而是走不出对未来的担忧。对于尚有劳动能力和自理能力的农村老人来说,这或许还只是一种隐忧;对于丧失生活能力的老人来说,这就是迫在眉睫的困境,需要外力的帮助。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社会转型期的养老问题,有时候家庭内部已少有潜力可挖,政府和社会组织却可以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比如,乡镇政府可设立专门的机构,定时陪护老人。有的地方已经建立起这样的颐养之家,让老人齐聚一堂,相互陪伴。同时,还配人照顾,帮老人做饭,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等等。做好“一桌饭”,下活“整盘棋”,老人开心、子女安心、政府放心,低成本、可持续,村空心不空,社会也和谐。
 
  有人说,“农村老人最大的问题不是物质匮乏,而是精神寂寞。”其实这种寂寞,不仅是闲暇娱乐单一,精神文化缺乏,更在于对未来没有稳定的预期。让占比近半的农村老人尤其是留守老人老有所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其实,只要全社会一起努力,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多,帮他们走出焦虑,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有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