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照顾更应专业化
时间: 06-19 来源: 中国网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从我国国情出发,立足老年人服务需求,明确了老年人照顾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6月17日 《人民日报》)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6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3亿人,占总人口的16.7%;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亿人,占总人口的10.8%。老龄化时代来临速度如此迅猛,以至于很多人都没有回过神来。社会仿佛还没有准备好,我们的父母,甚至我们自己,就已经变老了。国家立足长远规划,出台意见,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可以说,这一规划对于老年人平定、安稳地度过晚年,极为重要。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老年人照顾方面,更应该从专业化入手。
老年人需要什么?可能每个子女会有不同的答案,有的子女认为,给父母多点钱,就算是尽孝了;有的子女觉得,回家陪伴就是一种尽孝。但是,老年人照顾服务的短板却是“被需要”。我们的社会在给老年人传递一个信息:老年人老了,“不中用了”,需要“被照顾”了。的确,从生理方面来看,老年人身体状况大不如前,爬楼梯越来越累了,背越来越驼了,走路越来越慢了,甚至双手也越来越颤抖了。从而,我们认定老年人真的“不中用了”。而这种信息传递到达老年人那里,却会令老年人在内心滋生出最大的恐惧。
老年人最在意什么?或许每个老年人都会给出不同的回答,经济状况糟糕的老年人需要安定、尊严的生活;衣食无忧的老年人需要没有过多纷扰的家庭生活。但是,更大多数的老年人却需要一种社会情感,就是自己“被需要”,而不是社会的怜悯。面对老年人,社会在照顾时,应该更为专业化。
我们给老年人提供社会服务,应该拥有专业化意识。其一,国家层面,应该培养专业的社会工作、心理学人才,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沟通服务,帮助老年人适应日新月异的变化环境,让他们不至于在信息化的当下手足无措。其二,社会层面,应该正确看待老年人的照顾服务项目,给予老年人平等的交流空间,莫对老年人心存偏见,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其三,家庭层面,子女在提供物质基础的同时,应该注重心灵的平等沟通,帮助父母适应信息化社会,切莫对其加以嘲笑,甚至是指责父母的“落伍”,莫让老年人感受到与时代进步格格不入。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6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3亿人,占总人口的16.7%;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亿人,占总人口的10.8%。老龄化时代来临速度如此迅猛,以至于很多人都没有回过神来。社会仿佛还没有准备好,我们的父母,甚至我们自己,就已经变老了。国家立足长远规划,出台意见,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可以说,这一规划对于老年人平定、安稳地度过晚年,极为重要。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老年人照顾方面,更应该从专业化入手。
老年人需要什么?可能每个子女会有不同的答案,有的子女认为,给父母多点钱,就算是尽孝了;有的子女觉得,回家陪伴就是一种尽孝。但是,老年人照顾服务的短板却是“被需要”。我们的社会在给老年人传递一个信息:老年人老了,“不中用了”,需要“被照顾”了。的确,从生理方面来看,老年人身体状况大不如前,爬楼梯越来越累了,背越来越驼了,走路越来越慢了,甚至双手也越来越颤抖了。从而,我们认定老年人真的“不中用了”。而这种信息传递到达老年人那里,却会令老年人在内心滋生出最大的恐惧。
老年人最在意什么?或许每个老年人都会给出不同的回答,经济状况糟糕的老年人需要安定、尊严的生活;衣食无忧的老年人需要没有过多纷扰的家庭生活。但是,更大多数的老年人却需要一种社会情感,就是自己“被需要”,而不是社会的怜悯。面对老年人,社会在照顾时,应该更为专业化。
我们给老年人提供社会服务,应该拥有专业化意识。其一,国家层面,应该培养专业的社会工作、心理学人才,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沟通服务,帮助老年人适应日新月异的变化环境,让他们不至于在信息化的当下手足无措。其二,社会层面,应该正确看待老年人的照顾服务项目,给予老年人平等的交流空间,莫对老年人心存偏见,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其三,家庭层面,子女在提供物质基础的同时,应该注重心灵的平等沟通,帮助父母适应信息化社会,切莫对其加以嘲笑,甚至是指责父母的“落伍”,莫让老年人感受到与时代进步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