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医养结合与健康管理委员会
要闻一览
关注我们
直播课程
医养结合人才库查询
专家展示
李寿霖 王乐民 许轶洲 肖俊杰 王宁夫 陶贵周 陈元平 郭航远 张全亮 王琪延 郑守曾 韦贵康 王蕾 丁荣晶 王以新 郭启煜 冯倅灵 陈步星 李俊德
行业资讯
政策解读
行业动态
产业前沿
查询入口
    医养结合人才库查询 医养结合人才库查询
交流合作
友情链接
民政部 中国老年旅游网 中国离退休网 中国老摄影家协会 中国老教授协会 人过五十网
央视喜乐乐 中国老年学学会 中国老年宜居养生网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 盛世阳光老年服务网
合作伙伴

 银保监会调研“保险+养老社区”业务,模式多数仍处于运营初期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医养结合与健康管理委员会

首页 > 要闻一览

银保监会调研“保险+养老社区”业务,模式多数仍处于运营初期

时间: 08-25  来源: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医养结合与健康管理委员会

近日,银保监会人身险部会同资金部拟联合开展“保险+养老社区”业务模式调研,近日已向各人身险公司下发书面调研通知函。


此次调研的一个背景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增加,人身险公司陆续开展了以“保险+养老社区”为基本运作模式的业务。为进一步摸清相关业务底数,规范业务经营,做到持续健康发展,银保监会上述两个部门拟联合开展书面调研。


此次调研的内容主要从各人身险公司开展“保险+养老社区”模式业务的基本情况、相关保险业务开展情况、养老社区的投资运营情况,对“保险+养老社区”模式业务健康规范发展、防控风险方面的意见建议。四个方面要求各人身险公司需认真分析研究相关问题并撰写调研报告、填报附表,报告内容要实事求是、思路明确、观点突出。




1629880599765499.png

调研哪些内容?

据了解,此次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人身险公司开展“保险+养老社区”模式业务的基本情况,包括开展业务的背景、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主要运作模式、相关业务流程等。

相关保险业务开展情况,包括保险产品与养老社区服务的对接情况,相关的产品形态、对接条件、销售情况及规模预测、承诺服务的人员数量等;销售渠道、人员、营销模式等方面的标准要求;业务开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应对举措;公司对养老社区服务承诺兑现风险的研判等。

养老社区的投资运营情况,包括投资主体和管理模式,投资金额、资金来源,对社区可持续性经营的测算;社区床位供给情况、费用收支测算,社区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建设情况,社区对接医养服务情况等。

此外,对“保险+养老社区”模式业务健康规范发展、防控风险方面的意见建议。

事实上,保险公司经营养老社区,遵循的是生态竞争的逻辑,比拼的是“以客户为中心”构建跨领域价值网络的能力,也就是按需对服务资源进行有效聚合与重组的能力。在健康和养老领域,保险作为风险管理工具和支付手段,拥有核心场景,居于生态体系的核心位置,具备天然的竞争优势。

从对养老产业资金支持的角度看,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成本低、期限长、追求长期稳定收益等特点,这决定了保险资金与养老、健康、医疗等产业之间,具有天然的契合点和良好的匹配度,可以为养老事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助力养老生态打造。

轻重资产并举进军养老社区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亿人,占比18.70%,与2010年相比上升5.44%;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亿人,占比13.50%,与2010年相比上升4.63%。

在此背景下,商业养老保险被寄予厚望。慧择奇点研究院与西南财经大学“人口老龄化与老龄金融创新发展”研究团队联合发布《商业养老保险消费新趋势》的研究报告显示,新时期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潜力巨大,且将迎来多重发展利好,而养老保险消费也将呈现年轻化、中高收入群体消费潜力获得释放等新趋势。

近年来,保险公司纷纷以重资产、轻资产模式发力养老社区,打通养老服务与保险保障。

从具体运作模式看,重资产模式主要是保险公司使用自有资金直接参与到养老地产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早期进入养老产业的保险公司大多采取重资产模式入局,不容忽视的是,重资产模式考验保险公司流动性、战略定力和运营能力,对保险公司的资源整合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近年来,轻资产或者轻重并举的模式受到更多保险公司的青睐。保险公司得以用较少的资金撬动更大规模的养老服务供给,以更多的专业护理和运营服务加持养老社区。此外,还有一些保险公司与股东单位战略协同,以纯轻资产的模式布局养老社区。

但现实是“骨感”的,多数保险公司养老社区仍旧处于运营亏损期。由于保险公司养老社区仍处于初期阶段,从运营模式看,养老社区收入来源包括入门费、会员卡、月费和其他服务费用,并通过给予满足条件的保险客户入住养老社区的资格、优先入住的权限和部分折扣优惠的形式,来实现和保险业务的联动,而“只租不售”的监管要求也使保险公司养老社区的投资回报周期更长,目前大多数养老社区尚处于运营亏损阶段。

但从长期看,当我国进入平稳发展周期,养老社区的投资价值将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与生命周期为伴的行业,保险资金的长期优势、规模优势和保障投资协同优势,都将在养老生态中得以凸显。

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不久,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关于拟设立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有关情况的信息披露公告》,国民养老发起人共17家公司,注册资本111.5亿元,设立申请尚待银保监会批准。

根据《公告》,国民养老保险公司由10家银行理财子、2家券商、1家保险、3家政府投资平台和1家投资机构共同设立,与市场预期的由银行、保险、券商等金融机构为主参与养老三支柱的建设的预期一致。公司业务范围涉及养老保险,涉及商业养老计划管理、受托管理养老金、团体和个人养老保险及年金、短期健康险、意外伤害保险、团体人寿保险、团体及个人长期健康险、再保险、保险资金运用、咨询服务、保险兼业代理等。考虑到当前国内仅有10家商业养老保险公司,预计国民养老保险公司的设立将提升养老第三支柱的产品和渠道供给,满足客户多样化的养老保障需求。

非银金融行业研报指出,国民养老保险公司的设立将助力养老第三支柱方案落地,预计将给金融行业带来增量保费贡献,大型保险公司得益于养老保险+养老社区的一站式养老方案提供预计将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维持“增持”。重点利好积极布局养老产业链服务的头部上市保险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