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医养结合与健康管理委员会
要闻一览
关注我们
直播课程
医养结合人才库查询
专家展示
李寿霖 王乐民 许轶洲 肖俊杰 王宁夫 陶贵周 陈元平 郭航远 张全亮 王琪延 郑守曾 韦贵康 王蕾 丁荣晶 王以新 郭启煜 冯倅灵 陈步星 李俊德
行业资讯
政策解读
行业动态
产业前沿
查询入口
    医养结合人才库查询 医养结合人才库查询
交流合作
友情链接
民政部 中国老年旅游网 中国离退休网 中国老摄影家协会 中国老教授协会 人过五十网
央视喜乐乐 中国老年学学会 中国老年宜居养生网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 盛世阳光老年服务网
合作伙伴

 老年人要多学一点防骗术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医养结合与健康管理委员会

首页 > 老有所学

老年人要多学一点防骗术

时间: 04-18  来源: 未知
        民政部日前发布声明称,近日有部分老年人反映,有人自称是民政部工作人员,以向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养老助残卡”为由,邀请老年人免费领取“养老助残卡”。声明称,民政部从未组织此类活动,这是典型的诈骗行为。请广大公众尤其是老年人提高警惕,切勿上当。
 
  不能不承认,骗子是一群非常有“创意”的人,他们设计的骗局总是出人意料。假借“民政部工作人员”之名,骗取老年人信任,让老年人领取、填写“养老助残卡”,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到老年人最详细、最真实的个人信息,方便后期实施“精准诈骗”。除了民政部门,替诈骗老年人“背锅”的行政部门还不少,凡与老年人生活息息相关的部门,都有可能被骗子盯上。骗子冒充社保部门工作人员,以养老补贴等诱骗老年人上当的新闻也时见报道。
 
  从不断洗脑、夸大病情、亲情关怀等手法向老年人兜售高价保健品、保健器材,到利用高利息回报为诱饵,设置投资理财骗局,骗取老年人钱财;从冒充公、检、法、银行人员,到假冒民政、社保等行政部门工作人员,骗局越编越巧妙……步步惊心,老年人稍有不慎,就会掉进陷阱里,轻则钱财损失,重则性命有虞。只要“摔倒”一次,对老年人的身心就是一次重创,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因此,有关部门对专门诈骗老年人的行为必须坚决说“不”,一出现就要打击,不满足于发布“声明”或善意“提醒”。事情的另一面,老年人也要从自身找找原因,多学一点防骗术,自我防范的成本最低、效益最大。
 
  信息是决策的工具,老年人防骗,要学会信息获取。社会进入网络时代,只需一部智能手机,海量信息唾手可得,老年人也要与时俱进,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前,不妨花点时间上上网,查看一下相关信息。就像有老年人反映,怀疑自己花高价购买某种保健品上当受骗,其实,只要在购买之前上网查一查,就不难发现,关于这种保健品欺骗老年人的新闻从4年前就开始见诸报端了。如果老年人事前了解这些信息,就会多一个心眼,也有可能就躲过这个骗局了。
 
  或囿于身体原因,老年人上网存在诸多不便,或媒介素养不足,上网不会成为老年人第一选择,那么,就不耻下问吧。譬如晚辈,长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一代,比老年人更接地气,更了解社会,假如老年人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前,先和晚辈商量一下,听听晚辈的意见,就能大大减少上当受骗的机会。可惜,有些老年人宁可听信巧舌如簧的陌生人,也不愿意事前和晚辈通个气、听听逆耳忠言,甚至于发现上当受骗之后,还瞒着家人,独自承受“暗伤”。
 
  涉及公共服务信息,可先向行政部门了解。现在的行政部门都设置了市民服务热线电话,号码也简单易记,比如广州市就有一个“广州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一个电话过去,政务咨询、民生诉求、政民互动、投诉举报等都可以搞掂,方便得很。如果有人声称自己是某个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你只要拿起电话,打到这个行政部门,是真是假,一问便知。
 
  事前多防范,事中留证据,事后要举报,三步下来,既可能为自己挽回损失,也不给骗子留下再犯的机会。一些老年人事前防范不足,事中又缺乏证据保留意识,到头来即使想举报也苦于证据不足,导致执法机关无法将骗子绳之以法。还有一些老年人,碍于面子,发现上当之后,宁愿吃哑巴亏也不愿意举报,这又是骗子乐见的。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防骗,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