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医养结合与健康管理委员会

首页 > 行业资讯

蒙阴:弘扬传统美德倡树文明新风

时间: 04-18  来源: 蒙阴县老龄办
    近年来,蒙阴县秉行“以孝治村”理念,把孝德建设作为乡村治理和振兴的切入点与突破口,依托丰富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深入挖掘、整理、传承传统孝道理论与文化,大力推进孝文化实践和四德工程建设,广泛弘扬小孝持家、中孝敬业、大孝爱国的现代孝德孝义,用理论营造舆论、以文化涵养文明,努力促进“两论”“两文”同频共振,提高全县干部群众孝老、爱老、助老、养老责任意识,提升农村德治水平,使“厚养孝道”蔚然成风,逐步实现了以孝为先、传承孝道、共建文明和谐“绿富美”新蒙阴的良好局面。
 
    唱好思想教育“重头戏”,广泛开展孝德宣传教育,使孝道文化深入人心。孝文化场馆“建”起来。常路镇以“齐风鲁韵、孝和常路”为主题,建设了孝和文化园、道德广场,耳濡目染、润物无声地影响教育群众。坦埠镇东西崖村修复了孝妇祠,建设了孝德文化广场,实现了村中有泉、墙上有画、心中有孝。孝文化精髓“讲”起来。扎实开展孝文化“四进”活动,即进村庄、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通过讲故事、讲典籍、讲典型、讲法制等方式宣讲孝德文化。同时在全县广泛开展经典诵读、好家风好家训评选等活动,让广大群众在参与中知孝、行孝、弘孝。孝文化故事“演”起来。举办了全县第一届孝文化节,连续四年举办老年文化艺术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活动中传播孝道文化。创作了微电影,用新媒体形式宣讲到年轻人群体,扩大了孝文化的影响力感染力。孝文化典型“树”起来。积极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十佳敬老楷模等评选表彰活动,先后有142位孝德典型被评各级好人和道德模范,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全社会形成了学习典型、争当典型的浓厚氛围。
 
    念好孝老爱亲“紧箍咒”,建章立制抓好民风,督促子女履行赡养义务。建立服务组织。各行政村都成立了孝老敬老理事会,深入各户宣传发动,准确掌握老年人家庭和生活情况,对农村老年人全部建档立卡,建立老年人信息档案,使每一位需要子女赡养的老年人都纳入孝老敬老理事会管理范围。签订赡养协议。各村孝老敬老理事会因村制宜制定老人赡养标准,与每个家庭签订赡养协议,明确规定各位赡养人应履行经济保障、生活照料、医疗保障、精神慰藉等义务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理事会还加强日常监督,定期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制订村规民约。各村普遍制订孝老敬老村规民约,统一印发到户,发动村民互相监督。各村还定期组织群众开展“晒、比、看、评”活动,对评选出的“孝老好儿女”大张旗鼓表彰,上“四德榜”宣传,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筑好尊老弘孝“新高地”,大力实施孝德工程,促进孝老敬老事业发展。聚合各方力量,满足不同养老需求,让老年人生活得更有保障。按照“五室一厅一场所”的标准,建设配有阅览室、娱乐室、休息室、卫生室、院长室、餐厅和室外活动场所的农村幸福院,方便农村老人就近养老,实现了不离家、不离亲、不离村和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目前,全县已建成农村幸福院120处,吸纳老人3360人。投资400多万元,对10处乡镇敬老院全部进行了标准化提升,鼓励“五保”老人和“三无”失能特困人口进敬老院,为老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引入社会资本,实行民办公助,发展社会养护院,目前已建成3家民办养老机构。多方筹集资金,凸显政府关怀,让老年人生活得更有温暖。积极推行家庭孝心养老基金,县里制定了实施方案及管理办法,各村孝老敬老理事会,负责基金的募集、管理和发放,监督赡养协议的履行情况。健全老年人特殊群体关爱机制,落实长寿补贴、高龄津贴,为贫困老人代缴新农合费用、免费安装有线电视、赠送银龄安康保险、发放“健康医疗优惠卡”,最大程度地向特殊老人群体给予政策倾斜和精神关爱。倡导“厚养薄丧”,健全养殡葬服务机制,让老年人生活得更有尊严。倡树“有钱多尽孝”理念,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推动村民自治,“有钱多尽孝,丧葬不铺张”已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加快公益性公墓建设,全面落实殡葬惠民政策。目前,全县已建成公益性公墓26处,在建12处,建成墓穴541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