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医养结合与健康管理委员会
要闻一览
关注我们
直播课程
医养结合人才库查询
专家展示
李寿霖 王乐民 许轶洲 肖俊杰 王宁夫 陶贵周 陈元平 郭航远 张全亮 王琪延 郑守曾 韦贵康 王蕾 丁荣晶 王以新 郭启煜 冯倅灵 陈步星 李俊德
行业资讯
政策解读
行业动态
产业前沿
查询入口
    医养结合人才库查询 医养结合人才库查询
交流合作
友情链接
民政部 中国老年旅游网 中国离退休网 中国老摄影家协会 中国老教授协会 人过五十网
央视喜乐乐 中国老年学学会 中国老年宜居养生网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 盛世阳光老年服务网
合作伙伴

 赵孟頫书法《天冠山题咏》婉转流利外秀内刚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医养结合与健康管理委员会

首页 > 老有所学

赵孟頫书法《天冠山题咏》婉转流利外秀内刚

时间: 02-22  来源: 书法屋
        赵孟頫书法宗二王,博采名家之长,独创赵体。行书用笔温润圆劲,内藏筋骨;楷书笔法稳健,独具风格。书法上主张遵从古法,认为书法作品应用笔为上,所以勤摹古人,探究笔法。其兼篆刻,以元朱文著称。赵孟頫在元朝文人中最为显赫,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赵孟頫书法作品《天冠山题咏诗帖》为清人钱泳刻本,书法以婉媚胜,故为人们所爱好。另有一刻本,石存西安碑林。
        书法作品《天冠山题咏诗帖》中的天冠山在江西省贵溪市城南1公里处,有三座山峰品峙而立,故称三峰山。又因其巅方正,两隅垂桃如冕,又称天冠山。赵孟頫曾在此立碑,并撰文书丹,即为天冠山二十四景撰写的诗帖,遍写贵溪风光。
        赵孟頫在诗、书、画、印上皆有很高造诣, 其在书法上篆、隶、楷、草诸书皆精,以行书、楷书最为著名,影响也甚广。行书用笔温润圆劲,内藏筋骨,流美于外,笔画精到细腻,结字严谨简静,体态妍美。其书写楷书时略掺用行书的笔法,使字字流美动人。有人说他的字写得太漂亮了。其实字就应当写好写美,雅俗共赏,体现书法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双重价值。还有人说赵体柔弱,这实属书者无赵之功力,难以达到其精妙之处。赵孟頫一生研习书法,其字既秀美又劲健,用笔结字处处示人以法,是我们学习行书的极好教材。
        赵孟頫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其书法深受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影响,在《行书右军四事》卷可以看出王羲之对赵孟頫的影响之深。赵氏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尤其在宋元时代的书法家多数只擅长行、草体的环境下,而赵孟頫却能精究各体。赵氏对后代书法艺术影响很大,篆刻以“圆朱文”著称。
        赵孟頫书法宗二王,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独创“赵体”。如赵氏楷书的特点: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削繁就简,变古为今,其用笔不含浑,不故弄玄虚,起笔、运笔、收笔的笔路十分清楚,使学者易懂易循;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引呼应十分紧密。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
        学者不仅学其形,而重在学其神;笔圆架方,流动带行。书写赵体时,点画需圆润华滋,但结构布白却要十分注意方正谨严,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点安稳。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赵体的特点。
        《道德经》为赵孟頫小楷代表作之一,字体工整秀丽,笔法稳健,独具风格。卷首有明姚绶行书“松雪书道德经”六字,前隔水绫上有近人张爰二题。曾经为明项元汴、项笃寿收藏。在赵氏其他流传于世的作品中看的出其书法有不同的特点,如《相州昼锦堂记》、《嵇康绝交书》,看的出其书法线条刚劲,用笔老辣,字字都不软弱:现存于上海博物馆藏品的《真草千字文》,其用笔极其温润圆劲,点画精到细腻,结字妍美简静。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就有《元史》本传讲给予其很高的赞誉:“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王世懋称:“文敏书多从二王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大令;至书碑则酷仿李北海《岳麓》、《娑罗》体。”
        赵孟頫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于篆书,他学石鼓文、诅楚文;隶书学梁鹄、钟繇;行草书学羲献,能在继承传统上下苦功夫。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虞集称他:“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度其形。”他是集晋、唐书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书法家。同时代的书家对他十分推崇,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认为他的书法直接晋人。
        《洛神赋》为赵孟頫行书的代表作,从此卷可以看出行中兼楷的结体、点画,深得二王遗意,尤其是王献之《洛神赋》的神韵,即妍美洒脱之风致。如端正匀称的结构、优美潇洒的字姿、圆润灵秀的运笔、密中有疏的布局等;同时,又呈现自身的追求,象比较丰腴的点画,轻捷的连笔,飘逸中见内敛的运锋,端美中具俯仰起伏的气势,都显示出他博取众长而自成一体的艺术特色。
        故后纸诸家题跋如是评述此卷,李倜曰:“大令好写洛神赋,人间合有数本,惜乎未见其全。此松雪书无一笔不合法,盖以兰亭肥本运腕而出之者,可云买王得羊矣。”高启云:“赵魏公行草写洛神赋,其法虽出入王氏父子间,然肆笔自得,则别有天趣,故其体势逸发,真如见矫若游龙之入于烟雾中也。”(《洛神赋》卷 纸本,行书,纵29cm,横220.9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全卷共80行,末署款“子昂”。后纸元员峤山人(李倜),明高启,清王铎、曹溶题跋。前隔水王铎“戊子五月”又题。)
        赵孟頫在书法上的贡献,不仅在他的书法作品,还在于他的书论。他有不少关于书法的精到见解。其主张遵从古法,认为书法应用笔为上,所以勤摹古人,探究笔法。如其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在临写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颇有意义的事实:“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这些都可以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康有为曾说“勿学赵董流靡之辈”,这是个人偏见。因康瞧不起赵身为帝胄,而出仕于元朝,故颇受人非议,故对其书法极尽贬低。世人只道赵字婉转流利,却不知其外秀内刚,六十岁以后作品更是老辣厚重,绝无柔媚之气。近人马宗霍《书林记事》谓:“元赵子昂以书法称雄一世,落笔如风雨,一日能书一万字,名既振,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
        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有《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临黄庭经》、独孤本《兰亭十一跋》、《四体千字文》等。传世画迹有大德七年(1303)《重江叠嶂图》卷、元贞元年(1295)作《鹊华秋色》卷,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皇庆元年(1312)作《秋郊饮马》卷,现藏故宫博物院。著有《松雪斋文集》十卷(附外集一卷)。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史中有两大贡献,一是振兴章草,章草的复兴虽不能归功他一人,但赵的影响力却不可小视,当时书法家多数受他影响,爱写章草。二是振兴小楷,在宋人当中,堪称用力最勤。后世学其书法的极多,赵孟頫的字在朝鲜、日本非常风行。
        赵孟頫除了善书法外,也在绘画上有一定的造诣,为元代注明的书画家。其绘画,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法李公麟和唐人;工墨竹、花鸟,皆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以飞白法画石,以书法用笔写竹。力主变革南宋院体格调,自谓“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遥追五代、北宋法度,论者谓:“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人之雄去其犷。”开创了元代新画风。
        综观赵孟頫的画迹,并结合其相关论述,可以知道,赵氏通过批评“近世”、倡导“古意”,从而确立了元代绘画艺术思维的审美标准。这个标准不仅体现在绘画上,而且也广泛地渗透于诗文、书法、篆刻等领域中。赵孟頫的儿子赵雍、夫人管道昇皆能作画,元代画家王蒙是他的外孙。
        赵孟頫能诗文,风格和婉。文章冠绝时流,又旁通佛老之学。其妻子管道升也是多才多艺之人,在古代女书法家中地位仅次于王羲之老师卫夫人。管道升也是著名书画家,精于诗,尤擅画墨竹梅兰。晴竹新篁,为其首创。其所写行楷与赵氏相似,所书《璇玑图诗》笔法工绝。曾手书《金刚经》数十卷,赠名山寺。存世的《水竹图》等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竹石图》1帧,藏台湾故宫博物院。(管道升,字仲姬,一字瑶姬,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生,幼习书画,笃信佛法。嫁元代吴兴书画名家赵孟頫为妻,封吴兴郡夫人,世称管夫人。元延佑六年(1319年)卒。)
        赵孟頫自幼聪明,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操笔立就。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后来奉元世祖征召,历仕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死后封魏国公,谥文敏。
        赵孟頫(1254-1322),元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子昴,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中年曾作孟俯,湖州(浙江吴兴)人。其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信佛,与夫人管道昇同为中峰明本和尚(1263-1323)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