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医养结合与健康管理委员会
要闻一览
关注我们
直播课程
医养结合人才库查询
专家展示
李寿霖 王乐民 许轶洲 肖俊杰 王宁夫 陶贵周 陈元平 郭航远 张全亮 王琪延 郑守曾 韦贵康 王蕾 丁荣晶 王以新 郭启煜 冯倅灵 陈步星 李俊德
行业资讯
政策解读
行业动态
产业前沿
查询入口
    医养结合人才库查询 医养结合人才库查询
交流合作
友情链接
民政部 中国老年旅游网 中国离退休网 中国老摄影家协会 中国老教授协会 人过五十网
央视喜乐乐 中国老年学学会 中国老年宜居养生网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 盛世阳光老年服务网
合作伙伴

 中国养老保险覆盖人群全球最多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医养结合与健康管理委员会

首页 > 行业动态

中国养老保险覆盖人群全球最多

时间: 07-11  来源: 人民日报
        十八大以来,中国的老龄事业步履坚实。一桩桩、一件件惠及全国老人的大实事、大好事,绘就了一幅最美夕阳红的温馨画卷。
 
  养老保险、法规政策、福利补贴,保障面都在扩大
 
  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穆光宗表示,我国的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养老保险制度从城镇扩大到乡村,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成为世界上覆盖人群最多的养老保障计划。
 
  “德国等许多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现收现付制。我国有数以万亿元计的战略储备基金与滚存结余基金,还有巨大政策调控空间。只要加快改革步伐,构建起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一定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认为,与不少国家相比,我国养老保险更加值得信赖。
 
  为增强老年人民生保障能力,推进老龄工作相关制度的完善和衔接,中国加强顶层设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老龄政策体系,为老年人编织起了结结实实的民生保障网。
 
  鼓励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老年人免费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每年为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提供包括体检在内的健康管理服务;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工作,2017年底前基本实现符合转诊规定的老年人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为老年人提供了上述福利。
 
  法规政策体系初步建立。2012年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3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16年推动出台了《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
 
  老年人福利补贴制度基本建立。截至2016年底,已有27个省份建立了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津贴制度(截至2011年底有15个省份建立),20个省份建立了生活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截至2011年底有16个省份建立),17个省份建立了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所有省份均出台了老年人社会优待政策。据不完全统计,三项补贴政策共计惠及约3164万老年人。
 
  中央预算内资金持续支持地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要实现老有所养,养老服务必须跟得上。近年来,我国在推进养老服务方面,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养老服务体系基本成型。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方面,截至2016年底,全国社区养老机构和设施3.49万个,社区互助型养老服务设施7.64万个。在机构养老服务方面,截至2016年底,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达到2.8万个。在医养结合方面,近几年在全国90个地区开展医养结合试点,目前医养结合机构共有5570家(2012年以前尚未开展医养结合相关工作),其中纳入医保定点的医养结合机构有2117家,医养结合机构床位总数为115.21万张。
 
  养老服务政府资金投入持续增强。“十二五”以来持续推进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地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2013年至2015年,中央财政连续三年累计投入30亿元,支持建设10万个农村幸福院。2016年开始,中央财政继续每年投入10亿元、累计投入50亿元,在“十三五”期间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此外,民政部每年留存的部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50%用于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2017年分配资金额约为13亿元。
 
  今年3月,民政部、公安部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启动实施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5月,辽宁省本溪市启动了为期4年的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力争到今年年底前启用养老院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50%以上的养老院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近年,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养老设施建设、用地、政府购买服务、社会资本进入、医养结合、标准化建设、人才培养、养老服务补贴、金融支持、税费优惠等各个方面的配套扶持政策。经过几年的贯彻实施,政策的叠加效应正在显现。
 
  4月初,中央财政支持兰州市城关区高龄、独居、残疾老年人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正式启动,由甘肃惠群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皋兰路街道等两家社区共同付诸完成。兰州市300名独居、高龄、残疾老人可以享受到中央财政补贴的专业社工服务。“我每星期都有几个半天,在皋兰路街道为老服务中心度过。我们活动不交费,既是受益者,也是志愿者。”70岁的退休教师张新兰说。
 
  激发社会活力,到2020年让市场占有半数养老床位
 
  推进养老服务,除了靠政府发力,也要靠社会力量的支持。
 
  “我86岁了,每天都有人按时照顾我的饮食起居,我什么都不用担心。”在拉萨市首家“公办民营”养老院——西藏夕阳养老康复中心内,尼玛老人说。
 
  为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西藏拉萨市民政局积极探索实施社会福利机构“公办民营”管理模式。2015年3月,拉萨市社会福利院与西藏卓玛医院达成合作意向,在原拉萨市社会福利院的基础上,筹建了西藏夕阳养老康复中心。2015年9月,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发展改革委公布的首批1043个PPP项目中,涉及养老、健康养生类的项目共有46个,总投资近300亿元。黑龙江、江苏、浙江等省政府出台了加快民办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河南省政府制定了《养老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园区(基地)规划建设推进计划》,每年重点支持发展10个左右的园区建设,力争到“十三五”末全省建成50个到60个。
 
  此外,已经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也明确:以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为发展重点,到2020年,政府运营的养老床位数占当地养老床位总数比例不超过50%的发展目标,将市场空间更多地留给社会力量。
 
        按照“激发社会活力,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的指导思想,民政部还协同相关部门,研究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初步建立了扶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截至2016年底,公建民营养老机构1000多家(2012年以前尚未开展公建民营相关工作),北京、吉林、上海、浙江、江苏等地民办养老机构占比已经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