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医养结合与健康管理委员会

首页 > 老有所养

“老有所养”的三重境界

时间: 04-18  来源: 未知
    本文所提出的老有所养的三重境界是:老有所安、老有所足和老有所乐。这也可以看作当今之世的养老之道和养老之梦。
 
    首先,“安养”是指养老要追求老年人无论处在什么环境中都能做到安居、安行、安食、安眠和安心。老有所安即内安其心和外安其身,是老有所养的基础。老有所安是老年需求中的最低要求,也是养老管理中的最高要求。从狭义来看,消除、预防和控制外部环境的风险因子到安全的值域不至于使它转化为养老风险,可称之为“安养”。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安全的需求是人类基于生理需求上的最基本的需求,也是老有所养的基石。据河南省安全监管局网站消息,2015年5月25日20时左右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城西琴台办事处三里河村一老年康复中心发生火灾。截至26日凌晨4时30分,已有38人遇难。此类事件并非个别。河南养老院失火的原因据说是电线老化,这可以说是养老院内部管理缺位和行业管理部门监督缺失的结果,举凡因为环境风险因子产生的祸端都是责任事故。这一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小险不除,大祸将近;祸事既出,悔恨必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河南养老院失火事件再次敲响了“老无所安”的警钟。
 
    其次,“厚养”是指养老要追求丰衣足食,实现老有所丰、老有所足,不至于因为养老资源的匮乏而影响老年期的生活,不断提高和改善老年人的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未富先老”的国情使得很多老年人处在“薄养”甚至“缺养”的境地中。但我们还应当看到“未富先老”的同时,存在“边富边老”的事实。众所周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那么曾经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过很多贡献的老年人应该分享多大的一块财富红利和福利蛋糕呢?中国需要警惕老龄产业的无序发展甚至畸形扩张,养老的市场化固然是养老的重要途径,但也容易使得一些低收入的老年人被边缘化。中国社会需要明确一个大原则:养老福利化高于养老产业化,需要高度关注老年人共享社会福利机制的有效性和水平的公平性,避免“大河有水小河不满”这种“福利缺水”现象的发生。无疑,不断提高老年人口社会福利的共享水平理所当然地应当成为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
 
    再次,“乐养”是指养老要追求老有所乐,实现幸福老年、快乐老去,不知老之已至。乐养必需进入养心的境界,关注精神的丰盈、心灵的健康和道德的完善。新加坡创造了“乐龄”概念,树立了老人的形象,注入了老年的动力,提升了养老的境界。乐养的最高境界是进入没有烦恼的无我之境,知足惜福,破除我执,有无之境,快乐当下。为此,老年需要有积极的老年信仰,实现快乐的“精神自养”和温馨的“精神赡养”的有效结合。必须看到,哲学和宗教在老年人安顿身心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老有所乐离不开老有所安、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也离不开老有所为、老有所成、老有所用,离不开老有所游、老有所学、老有所进,离不开老有所善、老有所爱、老有所立。不同的路径给老年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效用,从而增进快乐养老的幸福总量。